说说自费出书的事现代图书出版分两大块儿,一块是正版书,就是能够通过书店公开发行的书,作者有稿酬的书一块就是花钱买书号,自费出的书公开发行的书肯定占图书市场的重要比例,但是也不可忽视自费出书的数量,而且这种自费出书的来势比较凶猛,大有占领正规出版、公开发行的正版书阵地而一发不可收拾之趋势。
第一,为什么有自费出版的书自费出书,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后,一些企业家挣到了钱,就想该如何固定自己的发家过程,给自己树碑立传了而且他们已经不满足请一些记者、作家,用一篇文章或者多篇文章来给自己歌功颂德了,总是想以一本书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人生。
但是由于他们的这些业绩要想用一本书去概括毕竟还是小题大做,兴师动众了,用正版书出版很难,因此上,他们就想方设法走出版社的路子出版社呢,正愁书号用不完,因此就开始卖书号儿给这些所谓的企业家企业家拿到了书号,再请那些写作水平达不到出版要求的作家来写。
起初书号费用很低的,几千块钱就可以,后来越来越高,高得离谱,现在据说京城的一些大的出版社的书号已经卖到了十几万、几十万再后来,卖书号的风气就开始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一些身处高位或者退休以后的名人学者,由于他们热爱写作,但写作的水平达不到发表的水平,因此上只好花钱买书号出书,终于走到了今天,达到了自费出书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近日,自己收拾一下书柜,居然发现有1/5的书是自费出书的作者、作家赠送给我的,这一比例应该是当今自费出书占整个图书出版的比例,就是说至少有1/5的图书是自费出版的图书
第二,自费出书干扰了图书出版的市场自费出版图书的作者、作家的出发点没有恶意,甚至有可敬的成分,无非是想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装订成册,变成图书,证明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已但这是他们主观的想法,而客观上,自费出版图书干扰了图书出版的市场,降低了图书出版的质量,因为说到底,自费出版的图书是不够出版水平的,如果够出版水平,就通过正常渠道,出正版书了。
现在看来自费出版的图书,至少有下面的弊端:其一,挤占了正常的图书出版的阵地一个出版社,国家出版局批给他的书号是有限的,正常情况是:够出版质量的就出,不够,就不出,不能滥竽充数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因为卖书号有时要比出正版书赚钱,因此上各个出版社踊跃卖书号儿给这些自费出书者。
其二,降低了图书出版的质量自费出版的书籍显然是不够出版水平的,但是只要买来了书号,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版,因此上降低了出版的质量
第三,自费出版的书不叫书什么叫书,应该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装订成册的资料,指的是经过编辑、排版、装订的纸质或电子形式的读物另一层含义是,得拥有一定读者群的读物从这两层意义上说,自费出书充其量算第一种,即装订成册的资料,而谈不上是书。
因为按照第二层意义上说,书必须满足下面的条件:其一,能够摆上书店橱柜的才叫书,什么意思呢?得公开发行,而公开发行得有个前提,就是发行量得达到一定的数量,即印数,印数达不到这样的数量,就等于不够出版的水平,就不能够摆到书店的橱柜上去卖。
其二,能够有人看,并且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的书才叫书准确的说,即使你的作品装订成册,摆到了书店的柜台上,但一本也卖不出去,都不能叫书,必须拥有一定的读者群,必须能够卖到一定数额,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才叫书。
而按照这两条要求,自费出版的书显然达不到,试想,连出版的水平都达不到,怎么能够摆到书店的橱柜上呢?而且一些自费书有的是内部书号,就是这个书号是不能公开发行的,即使有的书号可以公开发行,但是也拿不到书店的柜台上,因为卖不出去,最后只能是作者自己写自己看,或者说当做名片赠送给亲朋好友。
那么这样出版的自费书有什么意义呢?